電力行業節能降耗已進入“精耕細作”階段,鍋爐、汽輪機等主設備的能效提升空間日趨收窄,空冷機組冷端優化擁有“小投入、大產出”等優勢,正成為電廠效益增長的“價值新洼地”。但傳統“經驗算法+人工調整”的優化模式,使得這一潛力難以充分釋放。
朗坤智慧以安全可靠、經濟高效、節能降碳為目標,成功實現空冷優化系統在國內某電力央企生產一區的智能控制。讓空冷優化從“建議者”蛻變為“執行者”,為電力冷端節能提供新范式。
*圖上數據為模擬演示
01 為何“智能控制”如此重要?
大多數空冷優化系統部署在安全三區,與生產一區的DCS系統之間隔著重重數據壁壘。實時運行數據經過跨區傳輸、格式轉換、存儲處理多個環節才能到達優化系統,導致推薦參數從生成到展示存在明顯時滯。當“遲到”的建議呈現在運行人員面前時,機組工況可能已經發生新變化,優化效果也大打折扣。
在這種“半自動化”模式下,運行人員在監控海量參數的同時,要不斷比對系統推薦值與實際值,再手動調整風機頻率,極易錯失最佳調節窗口。
“空冷優化應該是一個智能尋優+閉環控制工程,需具備對冷端系統進行實時參數辨識、模型計算、AI尋優、閉環控制等一系列操作。”
對此,朗坤將空冷優化突破點鎖定在“智能控制”這一關鍵環節。通過將優化系統直接部署在生產一區,與DCS系統實現毫秒級數據交互,讓優化算法與控制系統直接“對話”,構建從“感知—決策—執行”無人值守的完整閉環。
02 如何實現“無人值守”智能閉環優化?
朗坤空冷優化產品將AI決策嵌入DCS控制邏輯,形成模型實時計算→動態目標值輸出→風機頻率自動調控的閉環鏈路,全參數耦合、 全工況適應、全壽期優化,讓“AI推薦”變成“控制指令”,解放運行人員雙手。
·精準感知,數據直采的“高速公路”
實時采集排汽背壓、風機能耗、環境溫度等DCS數據,動態跟蹤空冷島換熱系數、排汽管道阻力等關鍵參數,零延時、無壓縮。
·智能決策,多模型融合的“最強大腦”
基于機組微增功率特性、空冷凝汽器變工況、排汽管道阻力特性、風機群能耗特性等多模型融合,結合AI尋優算法,動態計算最佳背壓目標值,精準適配不同負荷與環境條件。
·自動執行,DCS組態的“無縫對接”
支持與國內主流DCS系統組態邏輯融合,優化參數實時返寫至DCS,通過“選擇塊”動態調整背壓設定值,實時參與空冷背壓智能調控,全程無需人工干預。
·控制保障,閉環運行的“安全氣囊”
設立多重可靠性保障機制,通過心跳監測模型實時保障通訊安全,建立“投入允許”和“保護切除”判斷邏輯和數據跟隨機制,異常情況下可實現無擾切換,確保機組全工況運行安全。
與市場上傳統“建議型”優化產品有所不同,朗坤空冷優化系統特別考慮了直接空冷機組排汽管道壓損動態變化、過冷度影響、冬季空冷島防凍需求等因素,避免傳統優化“顧此失彼”。
03 空冷閉環優化控制帶來哪些效益?
“基于機理+AI數字孿生模型的有機融合,系統深度辨識生產工況,有效避免過調或欠調帶來的隱性損失,預計可節約0.5-1.5g/kWh供電煤耗,實現可持續收益。”一位電廠運行負責人表示,閉環控制讓空冷島的運行更加“聰明”更也加“綠色”。
系統不僅作用于實時調控,還為電廠長期運行提供智慧決策。通過歷史數據分析,自動評估空冷島換熱管束積灰程度,指導運維團隊“有的放矢”地清洗管束、調整運行策略,延長設備壽命,降低非計劃停機風險。從“短期優化”到“長期增益”,讓空冷優化不再是“一次性動作”,成為持續釋放價值的智慧引擎。
“雙碳”目標下,朗坤智慧正通過一個個“小切口”創新突破,推動更多“AI+機理”融合的閉環控制技術落地,助力行業深入挖掘“沉睡的節能潛力”。